大罷免 政見跳票、專業不足、背棄南投——馬文君為何該被罷免?(下) 讀者投書 2025-03-21 16:29 賴清德記者會後,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林秉宥針對軍審制度發表看法,沈伯洋更進一步提議設立「國安法庭」,專門處理國內共諜滲透等國安案件。然而,這一項攸關國家安全的重要討論,卻讓有「通匪」傳聞已久的馬文君立刻跳出來,大肆渲染,試圖模糊焦點,讓台灣的國安體系卸甲武裝,繼續為中共的滲透行動開方便之門。
投書 從腳踏車到公投箱,南投人的未來自己決定! 讀者投書 2025-03-11 15:02 帶著「南投內地也要守護台灣」的信念,南投公民會社透過騎腳踏車快閃中興新村的街頭,用最簡單的方式推動我們相信的事,與守護我們深愛的台灣。 我們用膠帶貼標語在背後,如「台灣海峽沒加蓋、親共請盡速移民」、「罷免這一票、我只給游顥」、「我是高中生,我想投票」「中華民國才是你的祖國」、「我繳稅不是為了養共匪」,就算被質疑是「有領錢的志工」、「我想讓孩子還有民主的未來」、「我是台灣人!-->!-->!-->…
投書 南投罷免二階啟動,行政資源勿干預! 讀者投書 2025-02-24 15:24 南投兩個罷團已經達標送件,進入二階罷免,對公民們來說形式越來越嚴峻,也許一階藍白措手不及,也許此舉在隱形勢力的意料之外,一時反應不過來。
推薦 南投不要三心二意的立委,要堅守南投價值的立委! 讀者投書 2025-02-19 14:00 游顥上任後2024年五月於南投市、澎湖同步設立服務處,他的辦公室主任就是澎湖人駐點在澎湖。在此南投公民想請問游顥委員,請問您是「誰」投出來的呢?
投書 【刪君行動】第一線直擊!南投公民罷免戰:資源少阻礙多 讀者投書 2025-02-05 19:50 其實【刪君計畫】在2/3的時候很想跟其他的罷免團體一起啟動記者會,但這次的對象是擔任埔里鎮鎮長、南投縣議員、立委五連霸的馬文君,她在烏溪線的建樹實已失去一個民意代表的風範,如2023年統計她是立法院「地王」,擁有56筆土地,曾任國代的弟弟馬長風更是擁有頂榮建設公司,並以便宜的地向農會超貸3000多萬,曾有違法沒有建照卻蓋房的紀錄,同時更因為自己身為民代以政治特權在國有林地擁有700坪以上的森林莊園。
推薦 中國評論社專訪游顥:忽視南投選民,罷免質疑仍避重就輕 讀者投書 2025-02-02 17:09 您這篇回應「被罷免」的專訪,刊登於「中國評論通訊社」,一個由中國評論通訊社,簡稱「中評社」或「中國評論」。乃1998年1月,由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取名的月刊在香港創刊,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批准在「內地」公開銷售。
投書 台灣的網路安全格局與機遇 讀者投書 2024-11-22 15:32 我們今天來聊聊台灣的網路安全格局跟機會。現今這時代,網路那真的是無所不在,咱台灣也不例外。大家的生活、工作、學習,哪一樣離得開網路嘛?但這網路吧,就像一把雙面刃,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安全隱患。
投書 被扭曲的歷史:博物館助長中國的統戰敘事 讀者投書 2024-09-25 16:22 首先,大概伊能嘉矩踏上基隆港那年,我們原住民族就已被殖民者書寫了。自那時起,我們的故事不再由我們自己訴說,而是被外來的力量不斷扭曲、重寫。
投書 停止仇恨言論 辜會長也代表台灣! 讀者投書 2024-09-03 14:52 世界盃U23棒球賽及亞洲U18棒球錦標賽即將開打,上週三(28日)台灣兩支代表隊在天母棒球場進行練習賽,棒協理事長辜仲諒也來到現場勉勵選手,結果他發言時卻稱「(台灣)打擊有夠爛,去年亞運的表現很糟糕看不下去」、「連四棒都在短打是小學生程度」,辜仲諒也繼去年亞錦賽,再次向選手下達對韓國的必勝令,更脫口「最討厭的就是韓國人」、「韓國看不起台灣」!
投書 台灣在32年內從威權體制邁向完全民主 讀者投書 2024-02-28 13:25 1988 年元月蔣經國逝世,時任副總統的李登輝繼任總統。在他主政 12 年(1988~2000 年),透過 6 次修憲完成不流血的「寧靜革命」,帶領台灣從「白色恐怖」的威權體制 (1945~1988 年)一步一步轉型成為民主國家。
國際 台灣原住民應引以為傲的祖先偉大成就 讀者投書 2024-02-16 15:07 我原住民計 16 族 59 萬人(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太魯閣族、卑南族、魯凱族、賽德克族、賽夏族、鄒族、雅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邵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若加上西拉雅族,則為 17 族。
國際 英特爾錯失轉捩點導致台積電崛起 讀者投書 2024-02-15 13:15 據自由時報轉載《日本經濟新聞》編輯田中曉人的「從英特爾教訓看錯過戰略轉捩點的恐懼」,英特爾因誤判而錯失戰略轉捩點,導致半導體開發與製造龍頭地位最終被台灣超越。
投書 半導體生產過度集中於台灣,成為西方的國安風險? 讀者投書 2024-02-15 12:53 據自由時報轉載《日本經濟新聞》編輯田中曉人的「從英特爾教訓看錯過戰略轉捩點的恐懼」指出,在當前美中對立加劇之際,半導體生產過度集中台灣,已成為美國巨大的國安風險。
投書 小葉欖仁初抵台逢遇大葉欖仁,雙方相擁而泣 讀者投書 2024-02-08 13:18 被大家視為在台土生土長的「大葉欖仁」(Indian Almond),葉子及果仁均極為碩大,它或是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據台期間(1624-1662年),自印度引入台灣,或是經由海漂由外地移入,因為它的果實能浮於水面,故亦具有海漂植物散布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