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橋頭事件往事歷歷 民主前輩無悔呼值得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戒嚴以來首場示威遊行「橋頭事件」屆滿 40 週年,當年民主前輩不畏威權,在沿路軍警重兵戒備下義無反顧走上街頭,震撼人心,憶起歷歷往事,他們不後悔且直呼值得。

1979 年,余登發父子遭情治單位認定涉及「匪諜吳泰安事件」,被依「知匪不報」等罪逮捕,引發黨外人士群起抗議遊行,稱為「橋頭事件」。參與遊行人士當時拉著布條,一路從余登發故居走到橋頭鳳橋宮要求立即釋放余登發父子,並訴求反對政治破害。

憶起 40 年前的這段往事,前國大代表周平德說,當時不知那來的勇氣,憑著一股滿腔熱血,不顧各方施壓,毅然站出來參加遊行;當時他已有隨時會被抓走的心理準備,出門前還向妻小交待,可能一去就回不來了。

他說,當時現場氣氛緊張又凝重,從遊行起點至終點沿路,軍警重兵戒備,他踏著沉重的步履跟著遊行隊伍從頭走到尾,面對現場大批憲兵及警力壓境,說不怕是騙人的。但由於有大家的相挺壯膽,讓他能一路走完全程。

周平德指出,這場遊行走到終點竟全身而退,不僅他覺得意外,他平安回到家門,妻小也稀奇他沒被抓,不過,事後情治單位有多次派員登門找他問話,軍方也軟硬兼施要他不要再參與黨外活動;面對他們的「威脅利誘」,他都不為所動,他後來又參與美麗島雜誌社籌辦事宜,直到美麗島事件入獄被關,還是不改初衷。

他表示,一路走來的壯志豪情都過去了,個人犧牲小我不足掛齒,能換來如今的民主甜美果實,十分值得。

周平德說,由於書讀不多,很早就出社會做生意,打從 20 多歲起,就對當年台灣社會的獨裁專制相當不滿,即與志同道合人士投身民主改革運動,當時久仰余登發名聲,經常慕名到橋頭聽余登發講演,並到其魚塭就教。

他認為,台灣的民主機制如今很成熟了,應不致於再走回頭路。不過,選民似乎很容易「被騙」,譁眾取寵的候選人似乎比較吃香,可見民主素養仍有提升空間,有必要加深大家的民主深度,好能透過選舉真正選賢與能。

同樣走過橋頭事件的前屏東縣議員邱茂男則說,當時 30 多歲的他擔任屏東縣議員,因看不慣國民黨一黨獨大專政,力挺余登發的政治理念,當天為要求當局立即釋放余登發,專程從屏東趕到橋頭參加這場遊行。

雖事隔 40 年,邱茂男對當時遊行場面仍歷歷在目。他說,遊行人數不到百人,沿街看熱鬧的群眾比遊行的人還多,加上大批戒備軍警把原本就狹窄的橋頭老街擠得水洩不通。

他說,當時戒備的軍警有配槍,他甘願冒著可能被開槍鎮壓或被捕的風險挺身而出,理由無他,只是為了讓台灣的民主能更進步;由於他知道參加這場遊行的風險大,當時是背著家人及妻小偷偷跑來參加,他參加遊行過程五味雜陳,有恐懼、有心酸,也期待藉由他這一小步,帶進台灣民主進展的一大步。

邱茂男與周平德橋頭事件後,都因美麗島島事件被捕出獄。

一路走來,邱茂男感慨說,當初社會不民主,但大家走這條路都沒有任何私心,志同道合肝膽相照,即使入獄也無怨無悔;如今雖民主了,但昔日這種政治氛圍卻已不復見,甚至有些政治人物還不守法,做了最壞的示範。

已淡出政壇的邱茂男認為,民主法治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如果民主無限上綱太自由而超越法治規範,會造成社會大亂,這樣的民主並非國家之福。

街頭運動攝影家邱萬興雖沒參與橋頭事件,但他為橋頭事件 40 週年編專書「大時代的故事-橋頭事件 40 週年紀念」,他編輯過程爬梳相關史料,並訪談當時參與人士,很敬佩當年參與事件的民主前輩的精神。他說,戒嚴時期,他們不畏威權誓死如歸挺身而出參與遊行,實在很勇敢。

他認為,這場遊行平和落幕,沒有爆發流血衝突,是因有多名中央及地方民代到場全程聲援,加上現場人數眾多,且當時參與遊行人士都很理性表達抗議訴求,現場軍警因而沒有出手制止。這場遊行開啟台灣民主改革之路,為台灣民主發展留下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