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聲量看政治專欄》陳玉珍說要給文化券讓消費者自己決定

圖片來源:取自 聲量看政治 臉書

骨子裡,其實是要假自由市場扼殺本土創意,讓左國文化資本殺死台灣創作者並佔領台灣文化圖書市場。

陳玉珍所提出的文化補助,你以為大家看不懂,其實反映出她的親中思考,以及可能迎合左國文化軟實力策略的意圖。而且,這個政策應該不是她的腦袋可以思考出來的。

陳玉珍的圖書文化券構想主張政府應將更多文化資源以文化券形式「直接發放」給民眾,讓消費者自行決定支持哪位創作者。

她強調,由市場決定文化創作的成敗,進而讓文化補助“下放”給民眾。

這種模式,在操作上容易使資源「集中於」已具備一定市場號召力的創作者,反而會「削弱對那些尚處於發展初期但具備創新潛力」的文化創作者。

然而,現行文化部的文化幣政策,主要針對特定年齡層(例如 16 至 22 歲的同學),透過發放文化幣鼓勵他們參與多樣的藝文活動,如觀賞表演、參觀博物館、購買書籍等。

文化部的文化幣,是要培養年輕人的文化消費習慣與國家文化認同,因此,政府在資源分配上才需保有一定的規劃角色。

文化幣是試圖在政府主導下,透過補助年輕族群的藝文消費,促進文化多元發展。雖然同樣仍得依賴市場反應,但更「注重培養新秀」與形塑台灣本土文化認同。

而陳玉珍這個所謂圖書文化券構想,傾向於用市場機制取代傳統政府補助,此後中國可以透過資本的力量灑錢普天蓋地佔領市場,使台灣的文化創作市場在日後更容易受到中國文化產品與價值觀的滲透,從而削弱台灣在文化自主性與多元發展上的防衛能力。

相比之下,文化部的文化幣政策雖也強調促進文化消費,但在設計上仍旨在在市場與文化培育之間找出平衡,從而屏蔽中國在文化領域的影響力。

陳玉珍的這套做法,強調市場主導,長期會使文化補助變成一場「強者越強」的競賽,對那些尚未形成市場號召力的創作者支持不足。

此一趨勢剛好與左國推動文化集中化、依靠市場力量促進主流文化輸出的策略相吻合,對台灣文化多元性將造成嚴重威脅。

台灣的文化幣政策,側重培育未來文化市場的基礎,透過扶植年輕人對文化活動的參與,逐步建立起一個既有市場反饋又保障多元性,以及保護創作者的文化生態,有助於維持台灣文化創作的多元與自主性。

陳玉珍嘴巴上口口聲聲強調反腐、由消費者決定,但實質上是要削弱政府在文化發展中的戰略引導,並與她一貫的親左國保守派立場相契合,使台灣文化市場在長期內更容易受到左國市場化文化模式的影響。

圖片來源:取自 聲量看政治 臉書

原文出自聲量看政治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