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壽山探索3
壽山是獼猴的棲地,因人類餵食,導致族群承載量上升,獼猴數量增加。最新調查指出,民國 112 年至 113 年壽山地區的台灣獼猴族群數量相較過去有所下降,推測與長期宣導及公告禁止餵食有關。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是鄰近都會區的淺山,也是台灣獼猴的棲地,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為了掌握園區內獼猴族群數量及健康狀況,自 100 年 12 月開園以來,迄今已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進行 3 次獼猴族群數量調查。
最新的 112 年至 113 年調查,不只調查園區內台灣獼猴族群數量,也研究獼猴的健康及疾病狀態。此次研究在 112 年 2 月至 113 年 7 月間進行,估算調查期間嬰猴出生率為 43 %。
研究指出,壽山地區(不包括北壽山特別景觀區)的獼猴數量約為 822 至 1000 隻。對照自管處過去委託研究的紀錄, 102 年估計壽山獼猴族群數量約在 1153 至 1615 隻左右(調查範圍不含北壽山自強營區),平均出生率約 55 .2 %。
104 年至 105 年則估計獼猴數量約在 1299 至 1675 隻區間(調查範圍含北壽山自強營區);平均出生率 71 .1 %。自管處指出,調查成果顯示,台灣獼猴的族群數量和出生率皆有下降情形,推測可能是長期宣導及法令禁止餵食的結果。
同時,此次研究追蹤壽山的 3 個猴群,發現壽山獼猴的棲地選擇結果顯示,與過往文獻相比,現在的獼猴更偏好靠近人造建築與道路及步道等人工設施,棲地選擇結果可能受到人類餵食的影響。
自管處表示,壽山獼猴長期習慣人類餵食,導致人猴間的距離被打破,因而衍生人猴衝突問題。餵食行為不只有害獼猴健康,還會改變獼猴生態習性。壽山獼猴受人為干擾嚴重,出生率相較國內其他地區明顯較高。
自管處並指出,民眾常認為壽山獼猴數量增加,事實上,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壽山獼猴族群量近年來有所下降,但獼猴行為改變為更偏好靠近人類環境,長時間在人類環境逗留,因此讓民眾誤認為獼猴數量有增加。
自管處表示,目前人和獼猴之間應有的距離已遭破壞,需要重新建立人與獼猴之間的新關係。獼猴是高智商的動物,壽山人猴衝突是經年累月的人為餵食所導致的結果,需要長期宣導才能改善。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