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外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日前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歐盟應幫助「像台灣這樣被霸凌的民主」,外媒報導,捷克可能將台灣駐捷克布拉格的「台北辦事處」更名為「台灣」(Taiwanese)。
如果捷克的更名行動成功,將是繼立陶宛後歐洲第二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繼去年的「立陶宛時刻」後,台灣可能有望再迎來「 捷克時刻」。
2021/7/20:台灣外交部宣布將在立陶宛設立「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是在歐洲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成為台灣在歐洲突破中國外交封鎖的灘頭堡。
隨立陶宛友台動作而來的也是中國的反制:
- 中國2021年8月10日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抗議立陶宛七月宣布將在其首都設立「台灣代表處」,違反「一中原則」,謀求「台獨」(立陶宛是首個與中國有邦交,將以台灣為名設「代表處」的國家)。
- 面對中國的大動作,立陶宛外交部回應 :「感到遺憾,將繼續與台灣發展互惠關係」。
該事件中,另一個突破性的觀察點,是歐盟與美國國務院針對此事的立場:
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發言人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表示:「支持台灣與立陶宛互設代表處。歐盟『一中政策』與中國的『一中原則』不同。」
美國務院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強調:「譴責北京的報復行為。各國都能決定自身『一中政策』樣貌,不受到外在脅迫,美國就是這麼做。」
台灣外交正名的「戰略清晰」已是不回頭的趨勢。
經歷過蘇聯壓迫的東歐、前蘇聯國家,在對抗俄援烏展現高度積極,對轉型正義、文化自主、抗侵略滲透也有豐富經驗。這些國家因歷史與地理位置因素,在友台立場上顯著,是台灣外交單位應該重點交流、發展關係的對象。
原文出自台灣基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