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超過 5 個月,引發許多臆測,包括北京當局今後的對港政策。曾在港府擔任要職的馮煒光說,如果香港行政體系「繼續不作為」,「不排除有換班子的可能」。
馮煒光原為民主黨核心成員, 2012 年脫黨,翌年獲時任特首梁振英委任為特首辦新聞統籌專員。梁振英 2017 年不競逐連任後,他也跟隨辭任,其職位留空至今。
馮煒光卸任兩年來行事低調,近日罕有地接受中央社記者書面訪問,發表對反送中這場風暴的一些看法。
馮煒光首先把這場風暴定性為「赤裸裸的反中運動」,比如有示威滿街舉起美國國旗,也有人把中國國旗扔下海後發表「港獨」宣言等。
對於北京方面將會採取那些應對措施,他表示,北京方面是否直接出手,先要看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如何自處,比如能否主動肩負起平亂的責任。
馮煒光認為,這起風暴發生至今,香港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做得不足夠。例如,行政機關本可依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俗稱緊急法)訂定「反辱警法」,但一直沒有做。
此外,他表示,特首作為大學校監,掌控大學財政來源,在事件中也未向一些大學校長問責;事件有中學老師言行過激,教育局卻沒有取消他們的教師資格。
類似「不作為」的情況,也見諸於立法會和司法機構。馮煒光說,如果行政、立法、司法都「繼續不作為」,尤其行政方面是北京中央最重視的,「不排除有換班子的可能性」。
他指出,中共第 19 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對香港傳達的訊息,其實說的就是「要完善」這方面的委任機制。
馮煒光說,香港要面對 2020 年 9 月立法會選舉,如果特區政府仍然忽軟忽硬,猶豫不定、成效不彰,加上 24 日區議會選舉建制派敗北的話,「中央政府下決心換班子可能性不容抹煞」。
但他強調,北京中央至今仍只是期望港人自行處理此事。
對於泛民主派在這次風暴重提「雙普選」訴求,馮煒光說,「雙普選」是基本法內的承諾,北京仍然想推行,因為香港是很好的試驗場,但落實上一定要嚴格按照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 831 」框架。
人大常委會 2014 年 8 月 31 日公布一項與香港選舉有關的決議,大致是同意香港普選產生特首,但候選人須經由提名委員會選出。
由於泛民方面認為,提名委員會成員將會是北京方面「可控制」的,當中可能有篩選,不符合民主原則,因此拒絕接受,並提議候選人應由公民提名等。
針對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馮煒光認為,香港已成為中美大國博奕的戰場,台灣在輿論上至少也「摻和了」。
他說,在各方都想「分吃」香港的情況下,亂局只會稍息、不會停止;香港未來幾年都不可能回到從前平靜守法的年代,一些示威活動有可能發生,比如上班時地鐵受阻、有人堵路、每逢「 7.21 」有人「攪點事出來」等。
另一位政治分析家、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受訪時也說,這場風暴一開始就是一場「反中」運動,背後成因是中美之間的角力。
他認為,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一向有自身發展的意識形態,尤其強調公民社會,但面對中國的崛起,它們感受到西方的價值觀受到威脅。
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過於自信,深信中國模式,並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構想,包括「一帶一路」等,與西方出現踫撞。
許楨說,中國在開放改革之初是靠近西方,但現在是推行自己的價值模式,讓西方感受到威脅,中美之間從合作走向競爭。
他說, 1997 年香港主權轉移時,中美並存,香港可以保持穩定,之後的 20 年也大致平穩。但今天香港發生的這場風暴顯示,中美正在相撞,且勢必衝擊「一國兩制」。
至於北京如何應對香港局勢,許楨認為,北京看重的是風險管控,致力不要讓香港出事;即使出事,也要降低對大陸的影響。
所謂風險管控,包括不要有太多人命損失、安全問題,以及不要影響香港的空運地位和金融制度等。
許楨評估,北京方面將會愈來愈著重對付香港的分離主義,相信今後將會透過公權力、資金來源等手段予以對付,而媒體、學界和商界都有可能是北京方面今後強化組織工作的對象。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