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師變勞工 3 住院醫師 9 月 1 日納入適用勞基法,工時、休假與工資規範浮上檯面,醫界人士直言民眾可能要花更多時間等病床、等手術,也擔心值班工作量轉嫁到主治醫師身上,最終影響民眾權益。
大約有 4680 個住院醫師成為台灣史上第一批適用勞動基準法規範、責任制勞動契約的醫師;白袍醫師變成白袍勞工,這條法制化之路,醫界多年來雜音不斷。
許多病人住院期間,最常看到的醫師,不是主治醫師,而是值班住院醫師,從白袍的長度和款式,可以區隔是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在住院醫師之前,受僱護理師、藥師、醫檢師、放射師等醫事人員已納入勞基法。
住院醫師納入適用勞基法之後,工時管理成了醫院首要解決的難題,住院醫師沒日沒夜以院為家、超時過勞爆肝,不再是住院醫師熬到出師必要之惡。
醫事司司長、現任台灣醫學中心協會秘書長李偉強告訴中央社記者,限制住院醫師工時在國際間行之有年,相關研究早已證實此作舉有利有弊,優點包括可避免住院醫師過勞,精神比較好、減少出錯機會。
反之,李偉強也說,研究顯示,住院醫師訓練時數不足,未來成為主治醫師能力確實受影響,另外在交班過程中若有疏忽,也可能影響對患者的照顧。
三軍總醫院主任、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戴念梓解釋,醫師養成是條漫漫長路,即使讀完醫學院、考上醫師執照也只是完成成為醫師的「儀式」,不代表具有實際行醫能力,必須經過住院醫師訓練、累積一定經驗後,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
以整形外科為例,一名住院醫師至少得訓練 6 年才能獨當一面,經驗累積更為重要,尤其醫學進步飛快,內視鏡、微創手術等技術與日俱進,要學的東西愈來愈多,但醫學系修業年限從 7 年縮短至 6 年,再歷經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接著是住院醫師訓練,住院醫師的學習時數不增反降。
戴念梓擔憂,未來要是手術進行到一半,住院醫師加班超時必須下班,除了得另找助理人手,導致手術時間、等待手術時間拉長,住院醫師的學習也會變得片段,未來能否獨立完成整場手術將成一大隱憂。
他說,即便住院醫師跟刀跟診,下班時間到了仍自願留下來觀摩,醫院管理階層可能也會擔心被勞檢而挨罰,不得不向好學的住院醫師說不。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由於主要負責醫療服務的仍是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大多是以學習為主的輔助性角色,因此勞基法上路初期,仍可以以手術助手、專科護理師取代住院醫師工作。
但洪子仁也坦言,預計再過 3 到 5 年首批納入勞基法的住院醫師升格主治醫師後,能力上的斷層恐怕將逐漸浮出檯面。
想兼顧民眾醫療品質以及住院醫師權益,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建議給予多一點彈性,若住院醫師下班時間正好卡到手術,不妨讓自願留下的住院醫師把手術跟完,超時的部分再擇期補休。
值得注意的是,主治醫師還排除在勞基法之外,當住院醫師適用勞基法之後,有可能被當成不能操過頭的小老弟、小妹子, 值班的人力缺口恐由學長姊主治醫師補足,勢必會讓沒有工時保障的主治醫師更加過勞。
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愛仁醫院院長謝武吉說,耗時多年訓練總算「媳婦熬成婆」的主治醫師,未來恐怕得重回值班生活,預計明年 7 月之前將湧現一波醫師辭職潮,尤其區域醫院的人力和財力衝擊更甚。
謝武吉認為,年輕的主治醫師可能往非教學醫院移動,資深主治醫師可能脫離醫院體系轉而開業,如此一來私立醫學中心等大醫院必須解決醫師人力短缺,間接導致減少病床、手術時間拉長。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受訪時也提出同樣看法,擔心主治醫師在更加過勞的情況下影響專注力、危害病人安全,更沒有醫師願意到內、外、婦、兒、急診等 5 大急重難症科別,轉往相對輕鬆的五官科系、皮膚科,加重五大皆空問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