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持續,傳出中國可能祭出稀土做為籌碼。中國若停止出口稀土,可能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但也有專家認為,稀土無法左右貿易戰,因為美國需求沒想像中大,而且也能從其他國家進貨。若稀土戰真的爆發,中國能否真的得利,仍在變數。
中國自認擁有 3 王牌 稀土為其一
美中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貿易戰方興未艾。美國在 5 月以中國未遵守談判協議的承諾為由,宣布對 2,000 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的關稅稅率提高到 25%,也切斷中國電信大廠華為的供應鏈。中國則宣布對 600 億美元美國貨品加徵關稅。
中國學者認為,在貿易戰爭中,中國手中有 3 張王牌可以對付美國,分別是「禁止向美國輸出稀土,拋售美國國債,把美國企業趕出中國」。其中以稀土戰最受關注。
中國政府最近已要求加強稀土出口管控,並嚴禁提煉技術外洩;而美國商務部也已提出了相關的新措施。雙方的準備動作,預告了稀土戰可能一觸即發。
攸關高科技業興衰 稀土是關鍵原料
稀土是 17 種化學元素的總稱,被廣泛用在消費產品,從 iPhones 到電動汽車,軍機引擎、衛星和雷射等科技都必須用到。雖用量極少卻很關鍵,有「工業維生素」之稱。
在美中關係日益緊張之際,中國很有可能利用其對稀土的主宰地位,做為貿易戰的槓桿。
美國地質研究所(United States Geoglogical Survey)在去年估計,全球稀土礦藏約有 1 億 2,000 萬噸,其中巴西 2,200 萬噸、中國 4,400 萬噸、俄羅斯 1,800 萬噸。
專門研究金屬礦物的荷蘭諮詢公司艾達馬斯情報(Adamas Intelligence)指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稀土供應來源。在 2014 年至 2017 年,美國的稀土進口 80% 來自中國。
開採稀土代價高昂,技術門檻高,提煉過程容易汙染環境,因此許多也有稀土礦藏的國家寧可選擇從中國進口。
殺敵 1 萬 自損 3 千
以中國的產量,的確有發動稀土戰的實力,過去也有實際的案例。在 2010 年,因釣魚台爭議,中國首次祭出稀土禁運,限制對日本出口稀土。由於日本稀土需求約占全球四分之一,幾乎仰賴進口,因此當時的確讓日本吃到苦頭。
但稀土戰能否真的傷到美國,有待商榷。根據聯合國貿易統計資料,美國去年稀土進口金額約 800 萬美元,遠低於日本的 3 億美元。主要原因是日本是高科技零組件供應大國,而美國早已將電子製造業外移。美國進口的大宗是煉油廠所使用的廉價、容易製造的稀土催化劑。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恐怕會先傷到科技供應鏈上的各國零組件廠商,然後才會傷到美國,而中國自家業者也無法避免傷害。
因此,分析家懷疑北京是否真的會扣下稀土戰的板機。
對美殺傷力不大 難成北京談判籌碼
去年全球生產約 17 萬噸稀土,高達 7 成來自中國。但以真正投入製程的稀土來說,美國只占全球需求 9%。中國如果禁運稀土,雖然會使美國製造商陷入困境,生產成本升高,但北京無法確保不傷到自身的經濟。
分析家指出,對美國禁運稀土不切實際,因為美國廠商可以轉向其它國家尋求供貨,只是要付出較高成本而已。
除非中國能夠一併阻止其他稀土供應國與美國做生意,才能造成影響。但中國在 2010 年對日本發動稀土禁運,削減出貨量導致稀土價大漲後,刺激其他國家增加生產。在這同時,製造商順勢減少產品所用的稀土礦物,壓抑了稀土需求。因此中國要聯合其它國家一起行動,可能性很低。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指出,啟動稀土戰也會損害中國的供應鏈地位,讓日本、南韓等貿易夥伴遭池魚之殃。對美國的影響反而有限,因為美國製造業早已大舉外移,本土製造業對稀土需求微乎其微。
甚至美國政府中的貿易鷹派人士反而希望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正好藉機說服國際企業將製造基地永久移出中國,回流美國或其他盟邦,實現美中經濟分道揚鑣(decoupling)的長期目標。
(新聞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