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張五岳今天分析,中國對台主張「促融促統」,且主打藍綠差別對待,在兩岸執政當局互信不足、談判中斷的情況下,可預見「城市交流」將成為中國對台政策關鍵。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目前擔任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台北市大陸小組委員,以及高雄市兩岸小組委員。他下午出席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舉辦的「習近平時代的中國:變遷與挑戰」研討會,在會中作上述表示。
他指出,中國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出席福建人大團組會議時重申對台促進「融合發展」,以及推進「新四通」。習近平在可預見的將來勢必長期執政,因此這些主張也順理成章會成為北京當局未來一段時期的對台策略主軸。
張五岳認為,在兩岸執政當局目前互信不足,談判協商中斷的情況下,中國勢必會透過兩岸城市交流達成上述「促融促統」的目標。
不過,他分析,目前兩岸城市交流主要在於台灣城市赴中行銷農漁產品、觀光、以及招商引資,但要推動上述三種方向的交流,也無法繞過台灣的中央政府權責。例如招商引資必須經過經濟部投審會、縣市首長赴中需經聯審會等。
因此,張五岳表示,兩岸城市交流仰賴兩岸公權力與台灣中央地方雙重配合,應維持低政治、高民生的特質,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機會之窗,不應淪為兩岸關係不佳的池魚之殃。
對於中國操作地方包圍中央的對台政策,隸屬法務部調查局的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研究員郭瑞華認為,中國對台工作急迫可能引發民眾反感,讓兩岸「敵意螺旋」上升;軟硬兩手的對台策略卻打壓台灣生存空間,造成反獨阻礙促統。
他也提到,中國對台操作區別對待,也可能使無法受惠者怨懟,產生負面效果。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研究員劉文斌則分析,2018 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顯示,選民重視經濟議題的程度,遠高於意識形態,致使單純的意識形態,如國家認同議題,無法發揮影響力。以經濟議題吸引台灣民眾可能成為兩岸關係建構的重點,兩岸政府以經濟議題的相互競爭也必將促成未來兩岸關係的轉變。
另外,對於近 20 年的台灣統獨立場民意趨勢變化,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陸輝簡述透過政大選研中心長期民調資料,以及 2019 年最新公布的「兩岸關係和國家安全民意調查」進行分析的研究結果。
他表示,雖然 2018 年傾向統一的民意比例上升到 2000 年以來最高,但主要支持者是 1960 年代出生的中年族群;目前 40 歲以下的年輕世代則是「反統傾獨」主力。世代交替之後,台灣民眾統獨立場分布可能有所不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