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人工智慧輔助判讀醫療資料 榮總明年首開AI門診

圖片來源:pixabay

科技部一年投入 8000 萬元,聯合台大、北醫和榮總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建置台灣首座醫療影像標註資料庫,以提升醫療效率。榮總也已準備好,最快明年第 1、2 季開設 AI 門診。

人工智慧(AI)結合醫療是國際發展趨勢,醫療 AI 演算法的開發,需要大量的疾病標註資料,做為 AI 學習的標準答案,科技部從 2017 年 10 月開始推動「醫療影像專案計畫」,結合學界 AI 專業研究人員,組成跨領域團隊,對醫療影像資料進行符合 AI 訓練需求的資料處理與編譯,並開發可自動分析判讀醫療影像 AI 演算法,,目前準確率都有 8 成以上。

科技部與台大、台北醫學大學和台北榮民總醫院等 3 個醫療團隊今天上午召開「從台灣醫療智慧出發 邁向智慧醫療的台灣」記者會。陳良基指出,電腦斷層照出來的影像有上百張,靠人力判讀體力負擔很大,資料庫能協助醫師判讀影像,未來這樣重複性工作可靠資料庫協助。

科技部表示,目前已建置 4 萬 6450 個案例的醫療影像,包括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腦轉移瘤、原發性腦瘤、聽神經瘤、肺癌等疾病的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磁振造影或 X 光等 15 項影像資料集,其中 1 萬 7950 個案例標註了疾病資訊,未來將持續擴充。

陳良基說,資料庫是經過許多專業醫師標註,醫生在第一線判讀時,等於有整個團隊協助判斷病灶位置,可以協助醫師加速醫療影像判讀及提高診斷的一致性與精準度,也可以縮短病人就醫時間及減少侵入式檢查,目前先鎖定心、肺、腦等重大疾病,準確率也需要逐步提升,未來會擴展到其他領域。

榮總指出,醫療團隊針對腦部疾病,以 AI 自動偵測顱內轉移腫瘤,輔助醫師做診斷;而北醫則針對肺癌影像,透過深度標註與 AI 模型開發來協助肺癌病理分類、診斷與預後預測。

榮總放射線部主任郭萬祐透露,明年第 1、2 季榮總就會推出 AI 門診,鎖定脊椎、腦部、眼睛及心律不整等科目,讓醫師有更多時間與病患交流。

北醫說,肺癌有 7 成病患診斷時已是末期,透過 AI 演算法,可早期發現癌症,精準找到肺結節,並自動偵測病灶範圍,計算病灶大小,「在最短時間找到癌細胞,縮短大海撈針時間」。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王宗道進一步表示,過去要花 20 分鐘才能確診疾病,現在透過 AI 只需要 2 秒。

另外,科技部指出,醫療團隊建置的醫療影像及標註資料,將匯入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平台,提供研究團隊進行學術研究,資料將做去識別化處理,保護當事人隱私。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