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300 多年歷史的水碓聚落,多棟建築因年久失修、嚴重損壞,在地方與民代爭取下,獲文化部核定調查經費,地方盼調研結束後,爭取後續修護工程費用,讓在地文化資產得以永續保存。
台中市南屯區水碓聚落,地點位於水碓巷、永春東三路與環中路五段圍起的三角範圍內,以「繩繼堂」客家三合院建築為中心,昔日因引溪水入水碓舂米而命名,民國 106 年 9 月公告為市定古蹟。
但水碓聚落中有多棟建築,因年久失修,建物多處嚴重損壞,經地方文史團體與立委張廖萬堅爭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4 月核定進行古蹟維護的調查研究經費。
立委張廖萬堅今天受訪表示,去年 11 月初在地方陳情下,邀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組長張祐創、台中市文化局副局長施純福、鎮平里長廖秀麗、鎮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光耀等人共同會勘。
張廖萬堅會中要求,文化部應儘速核定古蹟維護的調查研究所需經費,並向文化部爭取經費,補助台中市政府文資處在古蹟調查研究期間,進行緊急修繕維護。
張廖萬堅說,「繩繼堂」的調查研究,經文化部核定補助新台幣 180 萬元,待調研結束後,他將依結論協助向文化部爭取後續修護工程費用。
鎮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光耀說,水碓聚落形成已有 300 多年的歷史,是台中最早開發的聚落之一,也是原台中市區第一個客家庄,早期族親一同起家,開創出一個共伙共工的傳統客家庄頭聚落。
陳光耀說,在都市發展快速的現在,「繩繼堂」的聚落文化更顯得彌足珍貴,在都市開發中對於文化資產的保護,中央與地方更應用心與努力,讓在地文化資產得以永續保存,民眾也才有機會了解屬於在地的特殊文化。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