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減碳
環境部長薛富盛現身COP28:對台灣減碳目標樂觀
環境部長薛富盛今天現身聯合國氣候峰會 COP28 ,他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強調台灣減碳成績佳;面對國際加速減碳搶綠電,他仍對台灣進度樂觀,因科技會進步。
台灣碳費先行 財部:未來若課碳稅將檢討貨物稅
財政部3日指出,國際趨勢漸從「減碳給租稅優惠」走向「污染者付費」,除既有的貨物稅具環境稅性質,台灣也已定調碳費先行;至於未來是否以課徵碳稅銜接,目前無時程表,須視碳費施行情況而定,未來若要課碳稅,會併同檢討貨物稅等相關稅目。
薛富盛:核廢無法再利用 政策方向仍是非核家園
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減碳目標為24%加減1個百分點,未來在科研發展基礎上不是不可能;也評點核廢在無法處理、不能再利用的前題下,仍應依非核家園為目標。
南台灣首場碳權淨零論壇 產官學共商「碳焦慮」
南台灣首場「國際碳關稅的挑戰與氣候變遷因應法下的碳權課題」高峰論壇,今天在中山大學登場,吸引逾百名鋼鐵、金屬製造業、塑膠及光電等產業界人士參與。
台灣碳交所揭牌 蔡總統:整體創造5.9兆元產值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天正式揭牌,總統蔡英文說,從 2023 年到 2030 年,淨零碳排整體努力,預計帶動 4 兆元以上民間投資,創造 5.9 兆元產值,提供超過 55 萬個相關就業機會。
減碳重組能源版圖 氫能經濟台灣追得上嗎
跨越浩瀚的印度洋,人口數僅 253 萬的非洲納米比亞,今年5月風光宣布與德國投入綠氫生產計畫,未來每年將輸出 200 萬噸綠氨(易於運輸的氫延生物)。曾是德國殖民地的納米比亞, 20 世紀以盛產鑽石聞名全球,如今將要產出能源界新礦石—綠氫。這項計畫投入總經費高達 100 億美元,相當新台幣 3000 億元,是納米比亞一年的國內生產毛額,龐大計畫的背後推手是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 Robert Habeck )。
國際航協:航空業減碳 關鍵在可持續燃料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 )今天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業界年會中表示,為邁向全球 2050 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各國政府及航空業需加緊腳步,導入可持續航空燃料(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 , SAF )。
航空業疫後復甦強勁 IATA大幅調高2023獲利預測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消退,航空市場復甦強勁,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 )今天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業界年會中推估, 2023 年航空業淨利將達到 98 億美元,是去年 12 月預測的數字逾2倍。
響應世界環境日 游錫堃支持優先選擇低碳蔬食
響應世界環境日,立法院長游錫堃今天與包括台灣民眾黨立委吳欣盈在內的多位跨黨派立委參加「低碳蔬食市集」活動,連署支持優先選擇低碳蔬食的生活和優先選用循環容器的店家。